【#吳易澄:精神醫學民族誌🇺🇸】
「當我們情緒受困、睡眠困難,甚至感到精神折磨、必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時,醫生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、開那樣的藥?」《兩種心靈》是一本記述1990年代美國精神醫學教育訓練與臨床實作的實況、以及治療典範移轉與醫療系統變革的民族誌。
.
所謂的「兩種心靈」,指的是精神醫學對精神疾病的兩種主要解釋模式:一種是以神經學理論,強調精神疾病源自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,精神科醫師通常會採取「大腦生病了」的說法來解釋精神疾病;另一種則是精神分析,它源自於佛洛伊德解釋精神系統的理論,強調人的意識與行動往往受到潛意識或無意識所驅使,人們的精神行為往往與早期經驗相關。
.
讀者也許會好奇,當代精神醫學的知識與技術為何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?精神醫療工作者們如何評估什麼情況需要開藥、又什麼時機應該終止治療?在精神疾病遭受汙名化的困境下、精神醫學又該以怎樣的角色,進入病人的生活?
.
左岸文化 #精神疾病 #兩種心靈 #精神醫學 #精神分析 #心理學 #諮商 #歷史 #人類學 #民族誌 #美國 #轉角書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