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【#吳易澄:精神醫學民族誌🇺🇸】
  
「當我們情緒受困、睡眠困難,甚至感到精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吳易澄:精神醫學民族誌🇺🇸】
  
「當我們情緒受困、睡眠困難,甚至感到精神折磨、必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時,醫生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、開那樣的藥?」《兩種心靈》是一本記述1990年代美國精神醫學教育訓練與臨床實作的實況、以及治療典範移轉與醫療系統變革的民族誌。
.
所謂的「兩種心靈」,指的是精神醫學對精神疾病的兩種主要解釋模式:一種是以神經學理論,強調精神疾病源自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,精神科醫師通常會採取「大腦生病了」的說法來解釋精神疾病;另一種則是精神分析,它源自於佛洛伊德解釋精神系統的理論,強調人的意識與行動往往受到潛意識或無意識所驅使,人們的精神行為往往與早期經驗相關。
.
讀者也許會好奇,當代精神醫學的知識與技術為何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?精神醫療工作者們如何評估什麼情況需要開藥、又什麼時機應該終止治療?在精神疾病遭受汙名化的困境下、精神醫學又該以怎樣的角色,進入病人的生活?
.
左岸文化 #精神疾病 #兩種心靈 #精神醫學 #精神分析 #心理學 #諮商 #歷史 #人類學 #民族誌 #美國 #轉角書摘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